泰安:产业扶贫引路 以“造血扶贫”推动持续脱贫

2019-01-19 14:44:00 来源:泰山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泰安1月19日讯  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也是拔掉“穷根”,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我市发挥产业持续带动作用,让产业扶贫激发脱贫“蝴蝶效应”, 打好特色牌,形成规模化,促进贫困人口稳定长效脱贫。

  “十里八乡无闲女,家家都有掐辫人”。虽是农闲时节,新泰市羊流镇三洼村的村民们却是忙的不亦乐乎。掐辫、剪样、缝边、上把,经过巧匠们的精心编制,一把把造型精美的麦秆扇从这里装箱发货,运往全国各地。

  羊流镇麦秆扇传承人张蓉蓉:“与蒲扇相比重量轻,手摇不累而且风力柔和,带有一股麦子清香,让人身心清爽,老少皆宜。”

  新泰农村掐辫子手工艺始自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80余年历史。作为麦秆扇制作工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张蓉蓉自幼喜欢手工编织。她注册成立新泰市双宇工艺品加工厂,年产五、六万把手工麦秆扇,形成两大系列10余个品种,带动周边广大中老年妇女增收就业。

  羊流镇三洼村村民和西兰:“一天干好了能挣个三四十(元),还耽误不了接孩子,耽误不了做饭。”

  新泰市文化馆馆长李勇:“通过挖掘、宣传和引导,对具有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从业人员较多等独特优势的传统工艺传承队伍的培养,使当地一些传统工艺资源逐渐形成特色产业,让群众增收脱贫。”

  悠悠历史淬炼的掐辫子产业,让三洼村人蹚出一条脱贫致富的特色路子。而对于大部分贫困地区来说,通过挖掘丰富的自然和生态资源优势来实现脱贫更具有普遍意义。在岱岳区马庄镇南王村,崭新的太阳能发电板一字排开,在暖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谈起光伏发电的收益,村两委干部李军为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

  岱岳区马庄镇南王村村党委干部李军:“现在发电量4000度,综合现在全年能达到四万度,能达到总收益35000元左右,我村有33户贫困户,这部分资金下一步全部分发给贫困户,使各贫困户年收益能达到1000元。”

  一个个风生水起的扶贫项目,“照亮”贫困群众致富路的同时,也折射出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新进展。脱贫攻坚以来,我市做实项目造血增收,共实施财政产业扶贫项目1194个,覆盖贫困人口10.33万人次。结合有深度、有成效的产业扶贫政策,特色种养业扶贫、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都在有序推进,以“造血扶贫”推动“持续脱贫”的扶贫新模式正在泰安全面铺开。

责任编辑: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