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丨肥城:传承红色基因 建好红色阵地

2021-04-11 10:0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11日讯 (记者 张明振)陆房突围战是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斗。在泰安肥城陆房这片土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军民,用勇敢和智慧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绝地突围,挥师东进,用热血和生命筑就了一座光照千秋永远的丰碑。为纪念这次战斗,当时的肥城县人民政府将凤凰山南麓划为“陆房战斗遗址”,1971年在遗址上建烈士陵园。1977年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立“陆房战斗遗址”石碑,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弘扬革命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

  肥城市陆房红色教育基地位于安临站镇东陆房村北凤凰山南麓,始建于1972年,为纪念陆房突围胜利,在肥城市烈士陵园原有建筑物的基础上,历经多次整修,2015年建设了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纪念碑广场、无名烈士纪念广场等设施。

  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建筑面积5300余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馆内除运用传统的实物、大型实景图片、文字说明、模型、局部复原场景等作为展览布置外,还大量采用了声光电技术与多元化视听手段,生动再现了陆房战斗中八路军将士绝地反击、奋勇歼敌的壮烈场面,人民群众舍生忘死、助力突围的血肉之情。纪念碑广场占地1万平方米,“陆房战斗纪念碑”竖立于此,广场上陈列了国家、部队有关单位无偿捐赠的武器。无名烈士纪念广场建有英烈墙,共安葬陆房战斗中英勇牺牲的178名无名烈士,是全国第一面以壁葬形式保留烈士骨灰的英烈墙。

  目前,陆房红色教育基地已成为集烈士褒扬、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红色研学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陆房突围充分体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绝地反击、百折不回的必胜信念,军民勠力、共克顽敌的鱼水情谊。这种精神激励我们用实际行动弘扬革命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肥城市陆房红色教育基地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王宜峰说。

  追思先烈 铭记历史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旧址位于肥城市仪阳街道办事处空杏寺村空杏寺西院内。空杏寺始建于后唐,因寺前有一天然泉井,深数丈,大旱之年水不枯,丰水季节井水涌动而出,故又名“空杏涌泉寺”。寺院四面环山,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

  古刹四面青山环抱,翠柏蔽日,溪水潺流,其景甚幽。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的烽火在这座名寺古刹燃起。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的成立,拉开了泰西武装抗日斗争的序幕。从那时起,一批批志士仁人投身于党,投身于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地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在泰肥山区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星星火种,给黑暗中的劳苦大众带来希望和光明。

  为纪念这段光辉历史,1992年,中共肥城市委、市政府修建了“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碑身上有步枪与旗帜组成高5米的雕塑标志,背部刻有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的碑文。纪念碑广场周围由冬青和四季常开的花卉环围,庄重、肃穆、令人起敬。每到清明时节,肥城市民和青少年学生纷纷来到这里凭吊革命先烈,追思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

  培养乡土自信、传承红色基因

  肥城市老城街道办事处曾作为肥城老县城驻地,一直是肥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老城有一部光荣的革命史,肥城早期革命活动最先从这里开始。抗日战争时期,肥城老县城是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的首战地,成为万里、张北华等革命先辈带领泰西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前哨阵地。

  肥城老县城教育陈列馆现位于肥城市老城街道老城中学内,是“泰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泰安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现有馆藏教育实物文房四宝、碑刻匾额、师生用品200余种600余件、明清、民国课本100余册,各种清代、民国执照、证书、同学录、教育杂志、报纸近百余份,基本覆盖肥城老县城教育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大量教育实物的直观展示,让更多的少年儿童和教育工作者了解历史、尊重历史,了解传统、尊重传统,了解乡土、爱我家国。

  老城街道井楼小区管委会主任尉爱平告诉记者:“地方党史留给我们极其丰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肥城市老城教育陈列馆将不断发掘乡土教育历史,宣传党员师生的先进事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乡土自信、传承红色基因,将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肥城市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肥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好局、起好步。下一步,肥城市将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建好红色阵地,加快党史教育展室建设,高标准建成面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小学生的地方党史展厅、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展室等阵地,用优秀党史文化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责任编辑: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