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科技局:坚决贯彻执行科技进步“一法一条例”奋力实现全市科技创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2022-06-07 17:2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6月7日讯 近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建设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速构建,科技创新实力持续提升,创新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书记、市长任主任的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全市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重要政策,协调解决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泰发〔2016〕6号)、《关于促进泰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泰发〔2016〕15号)、《关于构建泰安特色塔型科技创新体系的意见》(泰政发〔2016〕9号)、《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泰发〔2017〕2号)、《关于印发泰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泰政发〔2018〕10号)、《关于培植科技创新型企业50强的实施意见》(泰政发〔2018〕17号)、《关于加快泰安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泰安分院)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泰政字〔2020〕55号)、《泰安市科创名地建设实施意见》(泰政发〔2021〕6号)等一系列文件。市科技局修订了《泰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改革申报推荐方式,优化奖励流程,充分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出台《泰安市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开展了科研诚信集中宣传和专项治理,强化科技计划项目从立项到验收全过程诚信承诺制度。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一法一条例”和中央、省、市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抓好上级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全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日益完备。
  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市委、市政府将科技进步法律法规纳入“七五”“八五”普法规划,将“一法一条例”和创新政策宣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科技知识水平。市政府常务会议带头学习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全市科技系统会同相关部门,通过科技活动周、“五下乡”、普法宣传、科技安全宣传、科技“五进”(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等活动,以及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媒体宣传、科技云讲堂、发放资料、举办专题培训、科技特派员服务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一法一条例”及科技政策、科技知识宣传培训,全民科技意识普遍增强,全市创新热情持续高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泰安市在全省率先铺开并全面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启动了泰安高新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作为带动全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聚焦创新体系完善,着力打造了泰山创新谷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交流培训+科技创新服务云平台的“5+1”服务体系,目前创新谷已累计引进高水平研发团队70个,注册公司100家,实现产值1.5亿元;依托创新谷建设的省级智慧康养创新创业共同体成员单位已达42家,承担实施重大研发项目7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2项,产出科研成果18项,引进和转化成果17项,取得新产品25个。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组建了泰安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成为省产研院的共建分院,设立专项资金,不断理顺运行机制,正按照公司化、市场化、项目化模式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通道,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增长极。高标准编制了“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力争到2025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教产融合深入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将全社会研发投入列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着力引导建立多元化的科技经费投入机制。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2021年市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支出7766.16万元。对上争取力度不断加大,“十三五”以来共对上争取科技项目资金约10亿元。推进科技金融结合,设立泰山科技创业资金、风险补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科技创新,2021年为1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办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7.21亿元,居全省第7位。经多方努力,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加大,上年全社会R&D经费总量为66.4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0%,连续7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科技创新动力不断激发。先后实施“1351”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开展“科技企业创新升级助力行动计划”,大力培育以“创新50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科技企业培育实现量质齐飞。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522家,连续4年保持40%左右增速,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843家。“创新 50 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4.49亿元,同比增长20.7%,13家营业收入增幅同比超过50%,其中8家企业增长100%以上。10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榜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名单,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7位。47个项目入选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市科技、财政部门改革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选题机制,在市级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项目中推行“揭榜制”和首席专家“组阁制”,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2021年围绕输变电、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7个项目顺利揭榜,立项经费3780万元,撬动全市研发投入约7.13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35人,《山东新闻联播》《科技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科技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遴选优势骨干企业,联合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及新型研发组织,布局建设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十三五”以来,新批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累计达到60家;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累计达到2家;中康国创成为先进印染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全省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全市有省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143家,其中国家级19家(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家、众创空间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星创天地8家)、省级124家(包括省级重点实验室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家、众创空间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家、省级农高区1家、院士工作站28家、创新创业共同体1家、新型研发机构10家、农业科技园区8家)。建设了山东省智慧康养创新创业共同体,布局了5万平米研发基地、1.3万平米成果转化基地、智能康复装备产业化、智慧康养应用示范等4个基地,有效带动了全市智慧康养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潜力不断积蓄。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多项人才政策,有效聚合资金、项目、力量、资源等要素,全方位支持人才来泰创新创业。通过校(地)科技合作成果推介会、高层次人才签约仪式、“外国专家泰安行”等活动,聚焦企业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突出高精尖缺,深化企业同高校院所的科技交流合作,打造了全省招才引智特色名片。“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进“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等顶尖人才60余人;引进培育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0余人、外国专家100余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万人。“十三五”末,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增加到110万人,比2015年增加25万人,增长30%左右。2021年,泰安市2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首次获山东省国际合作奖1项。
  多年来,依靠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决策,依靠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系统干部职工担当作为、奋力争先,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泰安市列入“科创中国”试点市。2016年以来,全市共获国家科技奖励13项、省级科技奖励116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上年全市对上争取科技项目到位资金2.16亿元、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69.74亿元,分别比3年前增长432.8%、55.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7.5%,位居全省第4位,由2015年低于全省5.66个百分点,到2019年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再到目前超过全省10.74个百分点,成功实现高新产业发展“三级跳”。(通讯员 闫旭)
责任编辑: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