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泰安频道 > 区县 > 正文

“第一书记”王长民 驻村惠民二三事

2020-11-27 14:1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27日讯 屈指算来,王长民扎根山村持续发力,转战东西驻村益民,先后担任泰安市泰山景区下港镇八亩地村、杨家庄村两个行政村的“第一书记”已有3个年头了。3年多来,回首环视两个村加快发展趟过的路径和发生的可喜变化,助力俩村连村路建设全面落实了铺筑硬化,“户户通”工程延伸通达到每家每户,太阳能路灯遍布大街小巷实现亮化,合力构筑“三防”工作安全网,引领所联俩村的“两委”干部,依靠团结拼搏、奋力实干,聚力同心、精准帮扶,使136户、32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摘掉“贫困帽子”,完成了俩村的整体脱贫,实现了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让一人因贫掉队的攻坚目标。“带领大伙儿走上共奔小康幸福路,功劳簿上少不了俺王书记辛勤的汗水和付出。”从俩村4300多名党员群众收获幸福的满意笑脸上不难看出,“第一书记”王长民给八亩地、杨家庄两个村广大群众带来实实在在获得感的共同心声。

  俺村来了“第一书记”

  今年59岁的王长民,是2018年9月份由泰山景区党工委选派到下港镇八亩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八亩地村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纯山村,全村共有农户701户、总人口2180人,拥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51人。王长民驻村任职的第二天,就主动约上村“两委”成员,登门入户走访调研,同群众面对面交心沟通把握村情民意和所思所盼,他用了不到俩月的时间,就对全村11个自然村的老党员和部分村民代表走访了一遍,并用20多天的时间集中对全村32户贫困家庭落实了“户户访”调查,有效把握了所包村党员队伍和贫困群众思想生活状况以及村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付诸实施脱贫攻坚举措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精准扶贫、助力脱贫,为民排忧解难,是王长民倾力包村联户始终遵循的帮扶原则。他把贫困群众当亲人,帮助贫困户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引导贫困群众学用科技、富脑增智、勤劳致富。王长民定期聘请果树和畜禽专家,深入田间果园、养殖大棚科学指导群众果树管理,传授科学养羊、养鸡等致富增收实用技术。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爱心接力,先后多次主动联系4家爱心单位到村走访慰问贫困户,累计向贫困群众发放大米、面粉、食用油等各类生活用品价值达两万余元,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爱与温暖送到了贫困群众的心里。

  从有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入手,王长民积极协助所联村制定完成了加快发展的科学规划,主动对上争取资金6万余元,协助八亩地村铺筑硬化完成了长2500多米、宽度分别为4米、3米的两条连村生产路,使两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的210多户、620余名村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行难的历史,被受益群众誉为“致富路”和“连心路”。

  和李大哥一家共迎新年

  王长民视贫困村民为亲人,倾力引导帮助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八亩地村年近70岁的贫困户姚玉利,其儿子因突遭意外车祸而不幸身亡,王长民深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就安慰老两口要保重身体,打起精神往前走。当王长民获悉姚玉利栽培的果树,由于缺乏起码的实用管理技术,所产的苹果因个头小、品质差,运到市场上根本无人问津。了解这一实情后的王长民,看在眼里,记到心中,主动与市林科所取得联系,专门邀请果树专家前来村里,深入田间果园,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指导果树修剪、疏枝拉枝、配方施肥等系列管理实用技术。到2019年9月,姚玉利的果园终于结出了市场畅销的优质果品,加上科学养殖鸡羊等增收项目,他家当年就实现了稳定脱贫。

  当王长民在入户走访调研中,得知八亩地村村民李大哥等7名农民工在岱岳区祝阳镇打工时,所属建筑工程老板拖欠两年多的近万元工资,虽经多次讨要仍无结果。无奈之下的李大哥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这一让自己头痛两年多的“死疙瘩”合盘托给了王长民。“群众利益无小事,帮助群众化解难题就是驻村干部应尽的职责。”王长民既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接下来,王长民在全面把握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后,随即与山东拓创律师事务所进行了联系,决定聘请律师给予法律援助,帮助农民工讨要拖欠的血汗钱。王长民主动担当,先后2次驾驶自己的私家车与所聘律师前往祝阳镇,实地与当事老板进行沟通。经过数回合的面对面梳理引导做工作,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了拖欠工资款的支付协议。

  放下心中压抑的李大哥,为表感激之情,不顾邻近年关的现实,于农历腊月29日这天,硬是将王长民拉到自己家中,炒了几个拿手菜,全家人与王长民围坐在一起,提前过了一个舒心年。

  危难时刻显身手

  步入鼠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如同雾霾一样笼罩大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既是责任。为了确保所包村杨家庄村2100多名父老乡亲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正月初二开始,正值身患阑尾炎的王长民,主动放弃住院治疗的最佳时机,只是草草的打了消炎针、拿上消炎药,就驱车赶到离家60多公里的杨家庄村,与村里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一道值守在村内防控疫情稽查点上。

  针对全村外出返乡人员较多、在“内防聚集”管理上存有漏洞的现实,王长民主动带领由党员、志愿者队伍组成的防疫消毒服务队,巡回全村6个自然村的大街小巷和居民家中,边喷洒消毒液,边发放预防疫情“明白纸”,边宣传“内防聚集、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科学知识,构筑密织科学防控安全网;引导两名中青年志愿者组成便民服务采购队,为疫情防控期间全村居民正常生活所需物资提供了保障、甘当了后盾。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段的3个多月里,对5名先后返乡的隔离人员,从生活保障各方面,王长民都与村疫情防控服务队员一起,多次上门回访服务,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同时,王长民找朋友、投门子,想方设法采购口罩、消毒液等疫控“紧俏”物资,自费2000余元购买的口罩和消毒用品,全部无偿发放到所包村贫困户手中,给予了有温度的关爱和帮助。

  王长民主动为抗击疫情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在他的倡议和带动下,杨家庄村先后有236名党员干部群众和返乡大学生自发参与到抗疫捐款捐物队伍中来,累计捐赠现金及防疫物品价值近5万元,干群同心筑牢了抗击疫情的坚实防线,使全村未出现一例发热症状患者,取得了合力战疫的阶段性胜利。

  果品销路我来“打通”

  “跑腿子”的绰号用到王长民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他作为单位负责宣传工作的下派包村干部,也是一名视觉中国摄影师,善于发挥一技之长,用手中的相机留下世间万象,“一村百景、一户三变”,都在他手中的相机里留有烙印。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冬去春来,下港镇的村村落落几乎留下了王长民的益民足迹。

  三年多来,王长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哪村的大樱桃丰产了,哪户的苹果红了,总是少不了他的身影。拍摄美丽乡村、群众文体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丰收景象,记录所包村群众生产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宣传山村的特色产品,他都主动联系辖区各村,与当地村委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联手互动、沟通对接,用相机记录他们远离家人奉献扶贫一线的工作场景,深入居民家中,记录山里人欢欢喜喜过大年和乡村赶大集的乡风民俗。收获的季节,他又主动去拍摄分享山乡居民喜获丰收的喜悦,这也是王长民推介当地农副产品走出大山的最佳路径。他把一年四季乡村景色变化的美景,倾情用心进行收集,作为生态保护的宣传重点,并在所包村组织开展了3次摄影培训班,有60余名摄影爱好者成为富脑增智的受益人。为让外界人士能够借助他的镜头,更多了解厚重泰山美丽乡村的生态文明和风土人情,王长民早起晚睡、风餐露宿成为“家常便饭”。时机不容错过,用图片真实反映了下港镇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立体呈现出下港镇山、水、人和气候变化赋予的乡村美景,也吸引了不少内地、外地摄影、绘画爱好者前来采风和采访创作。

  “生态下港美如画”。秀丽的山水下港以拥有18.6万亩生态资源、年产4.5万吨干鲜果品,行销大江南北而闻名遐迩。正是王长民发挥自己的摄影特长,记录推介乡村美景和富足资源,助力美丽乡村和优质果品走出大山,先后6次嵌入中宣部“学习强国”载体平台,新华社客户端发表的《泰山景区下港镇:又到一年丰收季,正是桃子采摘时》,分别被36家媒体转载。这其中,无不包含着王长民驻村益民、浓墨重彩的辛勤付出。(通讯员 李功友 李化军)

责任编辑: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