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泰安频道 > 区县 > 正文

东平县博物馆开展第十期“业务大讲堂”活动

2023-11-15 15:24:1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15日讯 11月13日,东平县博物馆开展第十期“业务大讲堂”。县文旅局党组成员、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陈淑锋主持讲座。东平县博物馆业务人员赵平以《浅谈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发展史》为题,从铜镜的简介、历史演变以及东平博物馆精品铜镜鉴赏三个方面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讲述。

图片图片

  铜镜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日用器具,是古代劳动人民铸造数量最多的铜器之一,目前考古发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铜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

图片

  东平博物馆馆藏汉四神规矩镜

图片

  东平博物馆馆藏汉草叶连弧纹铜镜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普遍,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

图片

  东平博物馆馆藏唐海兽葡萄镜

  唐代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盛唐气象”,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分,在铜镜的质地上就显得银亮,既美观又实用。这一时期涌现出菱花式及鸟兽葡萄纹镜等式样,优美的造型、奇特的纹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出大唐的盛世气象,成为唐代铜镜中最为神奇瑰丽的品种之一。

图片

  东平博物馆馆藏宋“湖州石家”桃形铜镜

  和唐代铜镜相比,宋代铜镜发生了巨大变化,宋代铜镜的表面色泽多为黄铜色。主要特点为铜镜纹饰的装饰化和世俗化;铜镜体量轻薄;制镜作坊的私营化;铜镜使用的普遍化。

图片

  东平博物馆馆藏金唐王游月宫故事镜

图片 

  东平博物馆馆藏金双龙镜

  辽、金、元时期社会动荡,铜镜铸造业也处于不景气的状态。由于“铜禁”,还出现了相当部分的仿古镜。这个时期的铜质和纹饰制作的工艺水平均有下降,尽管如此,纹饰品种上还是出现了多种花纹和人物故事镜,表现了独特的风格。镜体也开始脱离唐代厚重的风格,胎质变得较薄。

图片

  东平博物馆馆藏明多宝镜

图片

  东平博物馆馆藏清“鸾凤和鸣”铜镜

  明、清时期,由于玻璃镜的出现,逐渐取代了铜镜,此时已是铜镜的尾声。明清铜镜多作为象征吉祥、团圆的信物或礼品而出现。仿古镜较多,商标铭记,吉祥铭文、纪念铭文增多,质料纹饰较粗糙。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伫立在东平博物馆的诸多铜镜前,不由让人遥想古人照面饰容的情形,只是多少如花美眷,都付予了似水流年,只有这斑驳铜镜,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过往。(通讯员  陈淑锋)

责任编辑: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