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发布《2025年泰安市春季茶园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大地回春,农事渐起。近日,泰安市农业农村局发布《2025年泰安市春季茶园管理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适时撤除越冬防护物料、科学水肥管理、合理修剪采摘、有效防治病虫害、重视预防“倒春寒”等五个方面给出春季茶园管理意见。
施肥后适时浇灌“返青水”
随着气温稳步回升,春季茶园管理工作日益忙碌起来。为了指导农户做好春茶产量与品质保障工作,为全年茶叶生产打好基础,泰安市农业部门制定了春季茶园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指出,在撤除越冬防护物料时,对采取培土越冬的幼龄茶园,农户要及时退土,以促进茶苗的正常生长,退土一般分两次进行,第1次于“春分”前后进行,先退去苗高的二分之一,第2次于“清明”前后将覆土全部退出;对采取拱棚防护、茶蓬覆膜的茶园,农户可以半开放模式“炼茶”,及时通风散热,防止叶片灼伤,遇到“倒春寒”天气可提前扣膜,防止茶树受到霜害,相关防护物料待气温回升并稳定后及时撤出;对采用挡风障、行间铺草覆膜、蓬面盖草的茶园,农户要在“春分”前后及时撤除防护物料,利于提高地温,加快茶树根系活动,提早茶树发芽。
指导意见指出,早春茶园解冻后,要及时进行浅耕追肥。冻害茶园施肥量应比常规使用量增加20%左右,以促进根系生长,恢复树势。施肥在气温稳定在10℃以上后,开沟15cm左右,可以采取有机肥和生物菌肥配合使用的方式,并配合适量速效化肥(复合肥50公斤/亩以下),氮磷钾比例为4:1:1。对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的茶园,须以有机肥为主,加快恢复树势。也可在树枝上的新发叶片成熟后,用高效叶面肥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或尿素),叶面肥喷施的时间选择在晴天之日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每周喷洒2—3次。幼龄茶树增施磷肥,及时补充养分,帮助根系生长,促进尽快恢复生机。
施肥后,农户要适时浇灌“返青水”,浇水时间不能太晚或太早,太晚易导致土壤升温慢茶树发芽迟缓,太早易因土壤未解冻引起冻害。茶园春季“返青水”浇水量以保障土壤墒情为宜,不建议大水漫灌。浇水后或雨后要及时做好松土保墒,以利于提高地温,促进茶树及早发芽。
茶园修剪时掌握“宁浅勿深”原则
修剪是培养树冠、更新复壮树势的有效技术措施,分为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五种类型。指导意见指出,对幼龄茶园主要是定型修剪,修剪时间宜于“春分”后开始进行。一年生茶园定剪高度15cm,二、三年生茶苗每年提高10cm定剪;对投产茶园于“春分”前后进行1次轻修剪,修剪时要掌握“宁浅勿深”的原则,一般修剪深度为3—5cm为宜;对冻害较重的茶树,因部分枝条失去活力,必须剪去死枝,使之重发新枝,培养骨架和采摘面。
修剪深度应根据茶树受冻情况来定,分别采取轻修剪、重修剪的修剪方式,原则上是将受冻部分剪去即可,以剪口比冻死部位深1—2cm,剪出茶树树枝鲜口为准,防止受冻枝干继续干枯而影响下部发芽点。冻害严重的茶园可以进行深修剪、台刈,进行茶树树冠更新。
做好茶园“倒春寒”灾害预防
茶树受冻后,树势普遍较差、病虫害抗性减弱,因此农户要重视冻后茶园早春病虫害的预防。一方面,按病虫害发生规律做好预测预报,在发生初期(若虫期)防治,避免无序防治、滥用重复用药。另一方面,对绿盲蝽的防治可在春茶开采前10天左右对茶园周边杂草、防护林等地进行药物防治,以降低虫口基数。此外,茶园用药后,农户要注意严格遵守采摘间隔期,保证茶叶安全卫生。
农户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切实注重茶园防护,重视春季霜、冻的影响,做好茶园“倒春寒”灾害预防。对于设施栽培茶园,在做好保温措施的前提下,农户可适时采取增温、补光等措施,提高保温效果,增加茶树光照;及时通风,保持棚内适宜湿度;预防大风降温天气造成棚膜和结构受损。随着气温回升,循序渐进进行通风撤膜、茶园清理和茶蓬修剪。对于露天茶园,农户可根据天气情况,适时、逐步退土和撤除防护物,严防倒春寒影响茶芽萌发或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