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大羊镇:奋斗路上结出“致富果”
鲁网3月7日讯 初春时节,大羊镇西北村的设施农业基地一派绿意盎然,西瓜幼苗长势良好,均匀分布在温室大棚内。种植户侯晓正忙着进行日常管护工作,检查幼苗生长情况、调节棚体和灌溉系统,为作物生长营造良好环境。
2020年以前,侯晓还在青岛打工,受多种因素影响,2020年下半年,他回到老家,开启了自己的“田园”生活。侯晓说,返乡发展的动因是外面形势不好,而真正决定留下来则是因为2022年县里刮起的将要发展设施农业的“东风”。
“那时候我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再出去闯荡几年,因为在家务农虽然稳定,但也确实赶不上我之前在外打工的收入,心里还是会有落差。”侯晓坦言,就在这时,镇上传来鼓励扶持发展设施农业的消息。虽然当时县里都没有几户发展设施农业,但侯晓对于这一产业却并不陌生,一方面,因为村里早在2016年就有人建起了大棚,种植贝贝南瓜,到现在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另一方面,侯晓依稀记得几十年前村里轰轰烈烈搞过一次设施农业,但最终失败了,这也使村里在很多年间没有一个人建棚,也看不到一处大棚。
“当时跟着镇上去了好几个地方参观考察,村里也一直做工作,给我讲政策和发展前景,再加上村里已经发展起了南瓜大棚,我确实心动了。”有了初步打算,侯晓并没有立即放手去干,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一直穿梭在各个村镇的设施农业生产建设现场,全方位考察发展情况。
时间来到2022年8月,西北村第一期300亩大棚即将建设完成,早已做好“功课”的侯晓主动找到村党支部书记,表示要包棚种棚,成为了大羊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初次尝试,侯晓选择黄瓜作为第一批作物。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侯晓克服了降温、降雨、大棚积水等困难,黄瓜终于迎来成熟,但由于种植时间晚,后期温度下降,黄瓜品相不好,加之疫情影响,侯晓遇到了种棚以来最大的难题——外销困难。镇上和其他种植户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伸出援手,在寻找销路和解决疫情期间外运难等问题上积极给予帮助,最终将黄瓜销售给酱菜厂,保住了收入。
2023年春天,在镇聘请的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建议下,侯晓在所有大棚种上了贝贝南瓜,延续了西北村种植南瓜的“传统”。由于定植时间适宜、管护得当,五月份,棚里的贝贝南瓜迎来大丰收,并且在西北村规模效应的影响带动下,外地大客户主动上门采购,卖出了好价钱。这次的成功也让侯晓更加坚定了继续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种植,产量和质量就不是问题,收益也就能得到保障。
2023年秋天,侯晓在原有冷棚的基础上,又承包了几个暖棚,种植水果辣椒。相比于其他作物,水果辣椒的种植要求更严格,效益也更高。但作为“新农人”,侯晓已经能够从容应对棚内各种情况,水果辣椒也按照预期,产销两旺。
2024年以来,侯晓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春瓜秋菜”种植模式,春天种网纹蜜瓜、贝贝南瓜、吊秧小西瓜,秋天种水果辣椒。再过两个月,暖棚里的吊秧小西瓜就可以采摘上市了,冷棚里的网纹蜜瓜也会结出果实。“就像我的种棚经历一样,虽然经历过一段困难时间,但我的努力终将会结出果实,迎来收获。”回望自己的来时路,侯晓说道。(本网记者)